在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医学健康领域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为了打造中国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源头创新,加强国际协作,推动产学研和谐发展,国科大携手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中源协和生物治疗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9月在国科大正式签约设立“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以奖励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国内外杰出科学家及有潜力的创新人才,为推动我国生命医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与应用贡献力量。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进行备案登记,其申报、评审、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科学的评审制度,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随着2016年首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的成功举办以及2017年第二届的隆重启动与提名评审的顺利完成,本奖项已成长为国内生命医学领域的重量级权威大奖,影响日益扩大。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具体奖励类别如下:
1.国际合作奖:每届1名,奖金60万元人民币。奖励在国际生命医学领域上取得重大科技突破,贡献卓越,且对推动中国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科学家。
2.成就奖:每届2名,奖金60万元人民币/人。奖励在生命医学领域中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研突破;或技术开发成果在产业化发展上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科学家。
3.创新突破奖:每届10名,奖金10万元人民币/人。奖励在生命医学领域有重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提出过重要创新学术思想,或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青年科学家。获奖人年龄不超过40岁。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由国科大医学院负责管理。
国科大医学院选聘业内杰出的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设主席1名,委员若干名,独立负责奖项的评审工作。首届评审委员会组成如下:
评审委员会主席:徐冠华
评审委员会委员:董尔丹、葛均波、何维、何为无、李德福、刘以训、强伯勤、饶子和、石远凯、王红阳、王陇德、王小凡、徐安龙、曾益新、张先恩、赵继宗
(按姓名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秘书长:吴亮其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办公室(简称奖励办)设于国科大医学院,负责奖项的宣传管理、项目征集、组织评审、异议处理、结果公布、颁奖典礼等日常工作。
1.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实行提名推荐获奖人的方式。由具备资格的提名人独立或联名提名本学科领域或所熟悉专业的被提名人。每个类别,每位提名人只限提名1位被提名人。
2.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提名人资格: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医学专业);往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获得者(限提名自己所获得的同一类别奖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评审委员。
3.每年3月份左右,由奖励办向提名人发出《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提名表》,提名人按要求填写表格,推荐获奖候选人。提名人亲自撰写推荐意见,并亲笔签名后将提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寄送奖励办。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奖励办指定邮箱。
4.提名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由奖励办负责核实。对经审查不合格的申报材料,要求提名人或被提名人在7日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提交评审。提名截止以及相关材料核准后,奖励办提请评审委员会启动评审程序。
5.评审程序
(1)网上初评:提名表等材料经奖励办筛选审查,形成文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审委员仔细阅读材料,选出获奖入围名单,将结果通过电子邮件反馈至奖励办。
(2)会议评审:网上初评截止后,评审委员会择期召开现场会议,对初评结果进行评议。评议后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出国际合作奖1名,成就奖2名,创新突破奖10名。
(3)评审委员会秘书处通过会议纪要形式记录最终评审结果,并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登记。
6.提名人或被提名人在评审阶段提出退出评审请求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奖励办提出。
7.评审结果公布: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评选结果通过颁奖典礼现场进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