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

国科大医学院简介

  • 存济医学院
  • 日期:2023-01-23
  • 65306

作为国家科学技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科学院在基础医学、药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迎接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使命,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成立了医学院,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科大校长(时任)丁仲礼院士担任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福院士担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院士担任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李林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担任国际咨询评议委员会主任。

国科大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志存高远,兼容并蓄,协力创新,践行“换道超车、顶天立地、科教融合、锥子效应”的发展方针,与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武汉病毒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进行共建。学院拥有基础医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授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再生医学、精准医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设有基础综合课、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殖医学、精准医学、干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药学、临床医学综合等11个科教融合教研室。校本部及基础医学楼坐落于北京怀柔“国际会都”雁栖湖边。截至2022年底,学院有专任教师68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19人;学院全日制在校生404人,其中,集中教学学生322人、本部高年级研究生82人。

国科大医学院将以一流软硬件条件为支撑,立足于培养国际一流的医学科研与临床人才;并直面新的医学挑战,引领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产出服务于社会的科研成果,打造具有强大学科影响力的国际顶尖医学院!

 

【附】院长高福简介

                    
                                                 

高福George F Gao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国科大医学院院长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

高福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等。199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相继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曾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Lancet, NEJM, NSMB, PNAS, PLoS Pathogens, Immunity等)。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现任国际抗病毒联盟(ICAV)执委会委员、《科学通报》杂志主编、亚洲生物技术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等。曾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医学奖、日本日经亚洲奖(Nikkei Asia Prize)、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俄罗斯“Gamaleya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被评为香港大学百周年杰出中国学者等。

高福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建树颇多,首次证实野生迁徙鸟能够群体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改变了野生迁徙鸟只是流感病毒贮存宿主的结论;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与长江三角地区迁徙鸟和家禽有关,呼吁关闭活禽市场以预防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和可能的全球大流行,为国家制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率领首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赴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描绘出埃博拉病毒的进化图,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国际援助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流感病毒、埃博拉、MERS-CoV和寨卡等多种囊膜病毒的入侵机制进行研究,阐明其分子机制,并研发抗体、药物等抗病毒手段,为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提供重要支撑。